当前位置: 首页 >社团动态 >行业|张艺谋“屈尊”拍网剧

行业|张艺谋“屈尊”拍网剧

2023-05-10 14:56:27

网络剧是专门为电脑网络制作的,通过互联网播放的一类网络连续剧。与电视剧一样,网络剧一般分单元剧和连续剧。

网络剧与电视剧的区别主要是播放媒介不同。传统电视剧的播放媒介主要为电视,网络剧的主要播放媒介是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设备。

2017年2月7日晚,腾讯视频在公号上发布109部网剧下架的重要通知。而下架的原因,是107部网剧因未在片头添加网络视听节目信息备案编号,不满足网络视听节目上线条件被集中下架。


2017年中国网络剧市场,差异化的泛娱乐布局基本完成,内容与平台的融合需进一步探索;IP全产业链开发进入常态化,也进一步促进品牌价值的深挖。另一方面,网络剧的联动宣发释放更大能量,打造独特的内容调性成为其核心。围绕内容进行多维广告营销,突破单纯的贴片广告形式,用户付费规模进一步扩大,以网络剧为纽带的付费生态逐渐形成。此外,众多厂商围绕网络剧产业链进行业务拓展,培养了越来越多更具网感的泛娱乐艺人。

追了义和仲达兄弟搭,又追贺兰大人酷帅杀(分别指《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和《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越来越习惯移动屏消费内容的年轻人娱乐需求,是催拥网络剧加速发展的主要动力,网剧火爆并强势反输电视台渠道播放。另一方面,网剧在内容上越来越以围绕大IP朝精品化发展,在制作水准和传播广度上,也大大超越了传统渠道。Analysys易观基于行业观察和大数据分析,洞察2018年及未来网络剧发展几大趋势。

▌超级剧集带来产业融合与升级,泛娱乐生态价值不断显现


传统台网剧、纯网剧、超级剧集:视频平台内容把控能力不断提升。除了老少咸宜的传统台网剧之外,视频平台主导的网络剧由于平台话语权的日益提升以及网络剧受众人群的扩大所占比重不断提升。而网络剧中相比制作投入较低的纯网剧集来说,超级剧集更是成为了不同媒体融合的重要力量,也是泛娱乐布局中的重要环节。

超级剧集带动网络剧商业价值升级。超级剧集在商业化探索过程中也逐渐摸索形成一套有效体系。广告主营销方案的优化,催生更多元的广告形式;会员付费的拓展能力逐渐增强。超级剧集正在发挥自身强大的能量调动泛娱乐生态联动,在此过程中完成了产业升级。

超级剧集充分调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振。能被称之为超级剧集的网络剧首先在于网络剧内容质量高,不仅是优质IP也有专业制作团队的加持;其次用户对于内容的认可度及接受度较高;再次,视频平台的力量也为超级剧集赋予更大能量;最后超级剧集为整个产业链甚至是泛娱乐布局都带来全面的升级,从剧集的制作、宣发到商业化探索相比以往都更具专业化和系统化,散发更大能量。

▌精品化理念得到贯彻,超级剧集打破网台壁垒

网络剧搭上精品化发展的快车,超级剧集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带动网络剧整体在制作成本、演员、制作水准、网台关系变化、审核标准五个方面缩小与传统电视剧的差距。网络剧受众规模不断扩大,而市场影响力也快速提升,对制作成本的持续高投入、对内容质量和影响力的始终追求使得网络剧在内容生产优质性上比肩传统电视剧。网络剧正在逐渐摆脱对电视剧的追随,与电视剧既有融合又有区分,拓展出一条独特的、有别于电视剧的创新发展道路。

▌潜力演员与新人把握契机,凭借出演网络剧走进大众视野

在优质内容的加持下,2017年网络剧“爆款”频出,用户将对网络剧内容的喜爱延续至演员本身,网络剧正在以其独有的优势为具有潜力的演员与新人提供不错的上升通道。处于网络剧浪潮下的艺人商业价值的不断凸显正是视频平台发力艺人经纪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传统科班选拔方式,网络剧造星推星因其所具备的具备灵活性、贴合市场等特点受到各方关注,市场驱动下的网络剧人才年轻化现象也不足为奇。另一方面,相关人才的供给增加将有利于影视剧市场演员的片酬合理化,改善影视剧制作成本支出结构。


▌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思维激发了中国网络剧季播模式的产生

季播剧在网络剧的比重有大幅增长,不仅是因为人才和资本的涌入使得网络剧质量、口碑的飞速提升,视频平台的参与让季播这一概念和模式也在不断放大。网络视频厂商本身的互联网企业基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思维与网络剧结合不仅让各方回归内容本质,由此也催生了新的季播模式。

要实现网络剧持续产出也就是剧集的季播模式,优质内容是延续其生命力的根本,缺乏对前续剧集的创新发展则难以受到用户的持续热捧。未来的中国网络剧在内容生态的构建上迎来更强比拼,内容出海对平台方提升用户增长空间、挖掘营收潜能大有裨益。

网络视频厂商本身的互联网企业基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思维与网络剧的结合使得中国网络剧季播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季播模式对网络剧的内容提出更高要求,预计季播剧的数量在明年还有更大增长。


文丨雷蒙   来源丨第一院线

天价=身价,作为“国师”的张艺谋向来和“天价”密不可分。从《英雄》电影开始,张艺谋就成为了中国顶级导演的代名词。

 

2013年,张艺谋和张伟平分道扬镳,随即以3年2亿天价与当时如日中天的乐视影业签约。懂电影的张昭+肯花钱的乐视,是张艺谋看重的资源所在。但如今,乐视几乎“跌入”谷底,乐视影业也已更名,股权套现无望的张艺谋恰好来到了合约到期的十字路口。

 

是陪伴着乐创文娱新生?还是另寻出路,或许是摆在张艺谋面前最为现实的两条路。显然,乐创文娱尚可一战,但背后的“拖油瓶”乐视网却百战百殆,于是从乐视转投欢喜传媒,开启新的篇章。



虽然此次,张艺谋与欢喜传媒签约主要以网剧为主,但作为回报,欢喜传媒为张艺谋开出1亿5000万股票(市值约3亿港币)+1亿创作资金的优厚条件,诚意十足。

 

有了长期的利益锁定和股权捆绑,未来欢喜传媒拿下张艺谋电影合约也存在一定的想象空间。张艺谋弃张昭追董平背后,又在苦苦追求什么呢?

 

1、待遇、资源,乐创文娱样样输给欢喜传媒!


从此次签约,欢喜传媒给予张艺谋的条件来看,的确非常优厚。尽管“国师”不乏有权有势的金主追求者,但给予如此高诚意的毕竟还是少数。

 

在优厚条件面前,乐视曾经的“天价”变成了“低价”,曾经的“高股”变成了“妖股”。而如今的张艺谋,真的比2013年更为强大吗?从2013年至今,张艺谋仅有《归来》、《长城》和未上映的《影》三部作品。

 


其中,《归来》表现尚可,但也尚存争议。《长城》10亿投资换取11.7亿票房,成为了亏损的典型。最重要的是,张艺谋在口碑上的滑坡,让外界对其“江郎才尽”的质疑更加明显。

 

如今,张艺谋合约到期。虽然公司对其制约较小,但待遇和资源,是他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在。

 

对比欢喜传媒和乐视,欢喜传媒基本上不战而胜。首先在股权激励上,张艺谋成为了欢喜传媒“明星合伙人”的又一代表,在股权梯队上也占据着极高的地位。

 

其次,董平曾参与过《卧虎藏龙》《鬼子来了》《让子弹飞》《西游降魔篇》《亲爱的》《心花路放》等片投资,是阿里影业前主席,在人脉关系上并不输张昭。而且相比后者,在“实战”经验上显然更加丰富。

 

另外,目前的欢喜传媒基本执行了“明星合伙人”的策略,目前宁浩全资拥有的泰颖占比15.03%;徐峥全资拥有的泰嵘占比15.03%;张一白占比4.8%;陈可辛及吴君如占比4.91%;王家卫占比3.42%;顾长卫占比2.57%。

 


无论是同行合作,还是“明星合伙人”的成功先例,都一比一真实的摆在张艺谋面前。

 

此时的乐视,正经历着退市的挣扎。曾因乐视影业98亿注入乐视网,让张艺谋成为了受益的“典型代表”。

 

张艺谋作为持股比例最大的明星股东,他当初对乐视影业的出资金额1201.53万元,而按照当时乐视网给出的对价,张艺谋手中的股份已经升值至1.41亿元,浮盈超过10倍。而且如果交易完成,张艺谋将直接持有340.15万股乐视网股份,成为持股0.17%的股东。

 

但如今,乐视影业并入成为了一纸空谈。面对乐视网的节节败退,基本上存于“放弃拯救”的危难时刻。此时的张艺谋,显然也不会将股权套现寄托在乐视身上。

 

面对欢喜传媒的“金钱诱惑”,张艺谋与之携手也顺理成章。

 

2、网剧市场“大鳄”云集必有一战,乐视网还是拖了后腿?


此前欢喜传媒就已经和王家卫、陈可辛、徐峥、顾长卫、张一白等人签约了网剧合作,如今加上张艺谋,起码在一线导演的资源上,欢喜传媒无人能敌。

 

前不久,爱奇艺世界·大会的网剧论坛中,也曾公布张艺谋团队将入局网剧市场的消息,其第一部作品就是辰东的经典之作《遮天》。如今,欢喜传媒官宣签下张艺谋,似乎也预示着第一部作品可能会尽快上马。

 

从去年开始,电影导演入局网络市场就不再新鲜。陈凯歌、黄建新、周星驰、冯小刚、管虎等一线导演都集体在列。粗略统计,接下来涉足网剧的电影导演还将有近20人。

 


虽然电影导演转战网剧以监制为主,但随着网剧市场的“扩容”和电影导演的扎堆,可能为逼迫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亲自上阵拍摄。

 

其实细想,电影导演加持的网剧口碑越差,越能激发导演为自己“正名”的欲望。只是在前期,两种不同门类的差别会有不少失败案例的涌现,但网剧市场扭转颓势会成为常态。

 

欢喜传媒此前签约王家卫,提出欢喜传媒将独家投资两季共18集网络影视剧,每集投资2000万至2500万人民币,合计3.6亿至4.5亿人民币。这一数字远超目前网剧同级水平。而如今的张艺谋,同样拥有1亿创作资金,无论是咖位还是实际操作能力,基本上也会和王家卫在资金支持力度上保持同步。

 

一旦电影导演转战网剧有了成功代表,那么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亲自上阵。而这些导演背后的资金扶持,资源聚集,对于目前的网剧市场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未来,网剧市场的“头部”必然是全方位提升的“流量之争”。这既需要公司在资金方面的全线支持,也需要平台生态的全面优化。从这两方面来考量,乐视网无疑再次拖了“后腿”,张艺谋远走别处也并不难理解。

 

如今,深交所下发《关于对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报问询函》,对乐视提出了“致命33问”。2017 年,乐视网净利润亏损额度达到 138.8 亿元,比预计亏损多出 20 亿,相当于一下子亏掉了 2017 年创业板七百多家公司净利润总和的 15%;今年一季度业绩还在继续恶化。

 


无论是“钱景”还是前景,乐视或许都不再成为一线导演合作的首选。即便是在网剧市场,越来越“烧钱”的头部竞争中,乐视的实力也难以对抗。

 

3、电影签约势在必行,头部大片和Netflix成“双刀”


对于张艺谋来说,网剧只是“尝鲜”的一部分,电影——就是其发力的集中地。虽然张艺谋已到暮年,但仍有望再拍3到5部电影作品。

 

不得不说,《长城》的失利对张艺谋影响颇大。资本的浮躁,让其苦尝惨败的恶果。如今,《影》即将在暑期档上映,但从其“卖相“来看,并不具备统领暑期档的绝对优势。

 


外部竞争的增强和内在口碑的下滑,让张艺谋越来越爱惜自己的“羽毛”。无论《影》成功好坏,张艺谋势必会做出一个重要选择,即在更自由更宽松的环境里,仅可能得到最头部最丰厚的创作环境。

 

从这一点来看,“新生”的乐创显然无法满足张艺谋的硬性需求。而欢喜传媒,尽管连年亏损,累计超过14亿港元,三年市值跌去近70%。但手握一线资源,深耕内容还是有迅速扭转势头的机会。

 

今年,欢喜传媒参与的《后来的我们》拿下超13亿票房,后又被Netflix拿下了海外发行权。而签约导演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也在近日定档,从目前受追捧的热度来看,华谊、万达和诸多院线公司入局,也让其票房预期达到了一个极点。

 

随后,《我不是药神》、《疯狂外星人》等电影也将陆续推出。从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签约导演均为市场“王牌”,其电影一开始就具备一定的体量级。

 


而从作品类型和主打元素来看,欢喜传媒对其限制程度并不高,在创作自由度上还是较为充分尊重导演的个人意愿,这一点也极为关键。

 

长达6年(到期可续约4年)的超长合作期,张艺谋和欢喜传媒在电影方面的合作也存在诸多交集的可能性。此外,欢喜传媒力推的“欢喜首映”也为电影二次生命的延长提供了一个契机。



其更类似于Netflix流媒体平台的模式,显然要比BAT目前更为优化。而网络模式,也被看作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欢喜传媒在电影布局上的优势,或许也是张艺谋较为看重的资源所在。对于乐创文娱而言,刚刚爬出“至暗时刻”,但张艺谋出走,似乎预示着其并没挺过“生死难关”。 



近期,《河神》《白夜追凶》《无证之罪》 三部网络剧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其口碑甚至超过不少热播电视剧,而它们的密集出现也彻底颠覆了网剧比传统电视剧低质的成见。

网络剧从最初由网民自娱自乐式的搞笑短片到如今能与电视剧争夺受众的成熟商业产品,这三部作品的出现无疑预示着一个行业的空前小高峰。在对题材形式与审美风格上的不断自我探索中,网络剧总算找到了一个最舒适的角度——在质量呈现上不输传统电视剧,又在风格与题材上与前辈拉开一定的级差。可以说这三部风格迥异、背景不同的网络剧齐齐聚焦探案题材,恰是网络剧“求异思维”以及“成本把控”的一个必然结果。

不同于 《重案六组》 《大宋提刑官》 《少年包青天》 等过往的中国探案题材经典,这三部网络剧展现出一种更为年轻化、国际化的审美趣味,体现了在现有条件中所能达到的类型化极致。然而,类型化的极致带来了可靠的商业复制模板,也能催生创作惰性与类型的拥挤。我们起劲追剧的同时,也不禁要发问,这一轮“极致”之后国产探案剧又该如何破局?

节奏对标欧美剧,审美趋向年轻“网生代”

2014年因为出现了不少故事构架与制作程序相对完整的网络剧,而被业界称为“网络剧元年”。那一年,对网剧未来发展的预测与探讨成为影视行业最前沿的话题,在众说纷纭中亦能提取一些共识——在节奏上对标欧美剧、以传统电视剧中鲜见的类型化为突破口,审美趣味上趋向年轻的“网生代”、与电视剧的主流受众彻底拜拜。

这些共识恰在当下这批网剧中悉数应验。刚刚完结的网络剧 《河神》 是几部作品中最符合青年审美的,因此定档在暑期。剧中故事发生于民国时期的天津卫,讲述了捞尸队队长“小河神”郭得友与商会富二代丁卯、青梅竹马的女伴顾影等一同探案的故事,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事件如多米诺骨牌,最终推导出关乎主人公身世的巨大阴谋。“小河神”机智中略带狡黠,懒散又不失热血的性格,完全是少年漫画男主角的标配;任意人物组合之间充满解读与再演绎空间的互动;借鉴了蒸汽朋克风格的服装造型。这些对老一辈观众并不友好的审美门槛,都昭示着该剧讨好青年人的坚定决心。

相对而言,《白夜追凶》 和 《无证之罪》 的受众年龄跨度更大,但依旧凭借创新的故事设定与“重案六组们”拉开了差距。《白夜追凶》 设定新颖,并且采用了海外周播剧中常见的模式——几集一个小案件,一个大案件如引线贯穿始终。剧中潘粤明一人分饰一对共用同一身份,昼夜交替追凶的兄弟。哥哥以“编外顾问”的身份在警局中一边破案,一边试图为弟弟洗清冤罪,弟弟则在晚上代替患有“夜晚恐惧症”的哥哥破案追凶。《无证之罪》 则因为在案件之外更注重人性的展现,而被观众称为“社会派”推理之作。全剧采用一个案件一以贯之的方式推进,由一场名为“雪人”的连环说起,秦昊饰演的痞气警察等一系列社会小人物在与高智商犯罪分子的斗争中,一路深陷迷局,挖掘真相。

成功的背后是中国网剧近四年的积累试错

网络剧一直被视为“颠覆性创新”的代表,其最大卖点是填补了传统电视剧题材与呈现的空缺,创意足奈何制作糙,主流文艺界对其不屑一顾。但如今商品属性逐渐明朗的网络剧已经开始在内容上赶超传统电视剧。老导演谢飞在观看了这几部网剧后便发出“视听制作专业,悬疑设定扎实、人物塑造精彩”的高评价。在他看来这批网络剧逆袭的关键正是找对了平台特质——不按电视台经济的老框框,该长长,该短短;有明星可,无明星也行;强调娱乐类型的品质,遵循视听艺术的特征;虽然制作费用不高,但完成的品质绝对不低。

而这一批探案题材的成功背后正是中国网剧近四年的积累试错。这几部成功作品几乎都出自近年深耕年轻内容的老牌团队,,可谓一支支市场敏感性与商业头脑并存的“精锐部队”。《河神》 的背后是由知名电影人陈国富领军的功夫影业,其主创阵容也已经超越了传统电视剧———监制与出品人团队几乎是去年口碑影片 《鬼吹灯之寻龙诀》 的原班人马;在豆瓣上获得9分的《白夜追凶》 也非横空出世,其主创团队在网络剧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尤其擅长制作探案题材,之前的 《心理罪》《暗黑者》 都是他们的手笔。可以说如今 《白夜追凶》 在尺度把控与故事节奏上的精确性都得益于之前的实践积累。

专业团队操作带来了全方位的精致与匠心。《河神》 中不但有天马行空的案件推理,还见缝插针地加上了天津小吃与风俗介绍,让原本虚拟的故事因生活感的浸润而活色生香。《白夜追凶》中有烧脑的案件侦破与精致的场景调度,甚至还埋下了一些致敬经典悬疑片《杀人回忆》 的细节。这样的创作理念升级,让网络剧成了主流文艺界难再忽视的存在。

模式成型之后更需要破局意识点睛提气

正如导演谢飞评价的那样,三部探案类网络剧的成功在于“强调娱乐类型的品质,遵循视听艺术的特征”。它们是用匠心浇灌的成熟娱乐商品,这样的成功除了为作品本身带来了名利之外,也为业界提供了模式化的操作范本。

然而,当一种模式生产因为人才经验储备与各项外部条件齐齐爆发而达到某种巅峰状态之后,不得不面对的是一种高度“程式化”后的观赏惊艳度滑坡。事实上,这种模式化之累在目前几部探案剧中已苗头初现。比如从早年的 《心理罪》 到去年的 《法医秦明》,再到如今这三部作品,几乎所有案件侦破都高度依赖主人公的极度“天才”。他们要么是犯罪心理天才、要么是法医学天才、要么是拥有惊人推理能力的天才,炫技式的高速推理多少带上“主角光环”,有时推理更像是主观臆断甚至影响了观众的接受度。再比如,,对广泛的人性和生活处境的之间的关联笔墨不多,很难让观众在产生猎奇、刺激之外唤醒更深的心理认同。

极致模式之后,下一步怎么走? 这个问题目前国产网络剧很难回答,但是从探案题材高度发达而网评分数较高的英剧中,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借鉴。

没有天才人物怎么展开剧情? 如何在案件之外体现一个民族对文化的自信与自省?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媒体,不代表云南188网站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