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连云港市规划局召开连云港市服务旧城改造、建设和谐宜居新型老城区新闻发布会。一起来看看细节吧!
我市高度重视旧城改造尤其是棚户区改造工作,提出旧城改造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全市现有旧城改造。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安排, 2018年全市旧城改造征收任务近600万平方米,其中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和赣榆区征收任务合计约350万平方米,市区范围征收任务共计约250万平方米,其中海州区征收任务约200万平方米,可见征收的主战场在海州区。海州区2018年征收工作进展顺利,计划中的铸造厂地块、木材厂地块、纺织厂地块、铸造厂地块、黄海度假村地块、德邦周边地块等等都已征收或基本征收完毕,部分土地已经进行了公开出让。
规划工作紧紧围绕我市旧城改造任务,提前谋划,市区范围内涉及旧城改造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共计17项。其中海州区范围内完成了高铁商业圈、解放西路片区、蔷薇河片区、海州公园南片区、白虎山批发市场片区、孔望山新城、郁洲公园片区、南小区周边片区、海连东路片区、孔望山东片区、中医院周边片区、解放东路片区等12余个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新区范围内完成了凤凰新城南区(南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发区范围内完成了猴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连云区完成了东哨西墅片区、中山路南片区、商务核心区等3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这些控制详细规划不仅可以满足市区2018年旧城改造任务的需要,还兼顾了市区2019、2020两年旧城改造的需要,为我市旧城改造提供有力的规划支撑。
1、优化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便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旧城改造中10亩以下不能与周边整体开发的地块,原则上作为街头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针对老城区在社区基本公共设施配置上,仍存在服务范围不均衡等问题,一是加强片区和组团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对照《江苏省“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要求,合理布局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二是构建中小学、幼儿园、医疗服务机构、文化活动中心、运动场地、社区活动中心、综合商场、菜市场、街头游园等10分钟公共服务生活圈,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打造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2、提升改造道路交通设施。旧城改造中,尤其落实“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推进城市道路立体化改造,打通各类“断头路”,提升城市道路通达性和微循环。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合理配置停车设施,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鼓励公交出行,加密优化公交线路和公交站台规划,提高公交换乘边便捷性,推进“步行5分钟达到”全覆盖。
3、注重城市文化传承。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依法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民主路片区、南城古镇、连云古镇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工作,划定历史街区,提炼城市文化传承基因和文化符号,把地域特色文化贯穿到城市形象塑造和旧城改造的全过程,杜绝推倒重来式改造和千城一面,真正能让人“记得住乡愁”。
同时,市规划局联合市国土局研究确定了市区安置房的规划布点,为旧城改造居民安置提供了规划保障。市区共规划布点安置房53处,总用地面积约6000亩,可建总建筑面积约650万平方米,可安置居民约65000户。
1、以人为本的原则。安置房选址大多位于主城区,交通便利、周边配套齐全,保证入住后的居住环境要大大优于改造前的环境。
2、均衡布局的原则。考虑到市区旧城改造地块较分散的现状,安置房选址也结合旧城改造项目进行统筹考虑,在市区范围内均衡布局,方便被征收市民就近选择安置房。
3、征收量小、易实施的原则。保障旧城改造的顺利推进,安置房建设必须先行,因此安置房地块一般选址在以企业、单位为主、征收量小的旧城改造地块或者是新区的净地上,有利于安置房的先期建设,为旧城改造提供有力支撑。
旧城改造及功能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市连云港规划局努力通过城市规划引导旧城改造,逐步改善老城区居民的居住环境,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土地科学合理利用,全面提升我市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努力构建和谐宜居新型老城区。
1规划在服务旧城改造过程中,坚持的标准和原则有哪些?
旧城改造可有效挖潜城市用地潜力,是补充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机遇,对旧城改造征收完毕的地块,规划优先考虑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用设施、绿地广场及必要的商业设施,然后再考虑地块的经济平衡和开发。
旧城改造要按照城市现代化的标准,把规划设计深化细化到每一个片区、每一个街巷、每一户居民,全面融入旧城区。一是要通过改造工程使旧城区城市面貌得到彻底改变,使旧城区居民得到更好的居住质量;二是要整体提升城市主次干道、街巷功能品质,实现街道景观面貌、街头广场公园、地下管网设施同步规划到位;三是要加强交通等重大设施规划,完善交通运营网络,提高公共交通通达,提升区域环境建设水平;四是要强化公共配套功能性规划,完善提高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等公共服务水平,让旧城区真正成为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宜居城区。
2为了实现旧城改造后老城区功能的提升,规划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方面。通过《连云港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6-2030)》的编制,重点完善老城区次干道、支路的规划建设工作,打造宜人的“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模式,力争将建成区平均道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的水平;通过《连云港市公共交通规划(2015-2030)》的编制,加密老城区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布局,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构建多模式、一体化、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系统;通过《连云港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对老城区的停车需求进行科学预测,进而规划布局相应的公共停车设施,解决老城区“停车难”的问题。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连云港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5-2030)》按照小学70座/千人、初中35座/千人、高中18座/千人的标准,对老城区中小学进行了重点的完善控足,保证用地;《连云港市市区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3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设施;通过社区布局规划,对老城区的社区用房进行了全面梳理,按照不低于600平方米,力争达到100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规划控制;同时,通过老城区片区的控规对医疗卫生用地也进行了考虑,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用地及中医院发展用地的控制等。菜市场的规划布点也在《连云港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7-2030年)》中进行了专门研究,按照服务人口进行分级配置,做到对老城区人口服务的全覆盖。
公用设施方面,编制了有关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环卫、消防等专项规划,对老城区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保证公用设施在老城区规划全覆盖。
来源: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