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爱好分享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 点赞姑苏模式 中国古城保护与重生的双料IP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 点赞姑苏模式 中国古城保护与重生的双料IP

2023-05-10 14:56:27



在没有抵达之前,对威尼斯的想象一直停留在中学时的课文里。蜿蜒的河道、透明的天空还有特色的刚朵拉,这么近又那么远。


当北青·家居循着建筑、艺术的足迹来到这里时,记忆里、图画中的威尼斯又呈现了另一种面貌——飞机一降落在马可波罗机场,空气中立刻就有了些湿润的味道。坐上大巴,行车十余公里,穿过一条长长的大桥后,威尼斯就在眼前。车停在罗马广场,想要抵达目的地,只能坐船或者步行,于是所有人拎着或重或轻的箱子,翻过一座又一座的桥……

都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相信威尼斯也是。一座座岛、一道道桥、一条条巷、一只只船,当然还有浓郁的艺术氛围。斑驳的老墙上贴着各式的展览招贴,卖唱的艺人就在一个小巷口吟唱,顾不上看看历史悠久的建筑,又被无处不在的鸽子和散落在各地的装置吸引了。


威尼斯,这个历史悠久、面积不大,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消失的小城,因水而闻名。如今又因为艺术双年展、电影节、建筑双年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人前来。但络绎不绝的游客之外,熙熙攘攘的人群背后,本地居民却在持续减少。据说,本地人陆续搬离,留下的老房子变身民宿和酒店,留下的人不是在开餐馆就是经营商店……

古城面临的问题或许都是相似的,如何让城市在快速发展和进程里依旧保持活力,是如同威尼斯这样的古城都需要解决的难题。在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期间,威尼斯的姊妹城市——“东方水城”苏州,也在这里展现了古城更新、城市与人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姑苏模式”也在世界舞台上接收了一次专业人士全方位的审视。



“苏州故事”亮相威尼斯

1


在威尼斯建筑大学特隆宫,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空间中,由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办、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城市馆“穿越中国-构建共同体”在此上演。其中,主宾城市苏州版块在一层最显著的位置,呈现了苏州“平江路”城市更新案例。古城与人的和谐相处、永续发展、活化历史,是本次展览重要的话题。该展览的研究成果,将被运用到苏州平江路区域未来的更新实践中,为这个有着丰厚而独特人文资源的城市带来更多良性发展的契机。



北青·家居在现场看到,简洁而直接的展呈方式,丰富而饱含情感的内容,体现了浓浓的苏州味道。主宾城市苏州版块策展人,建筑师吴文一表示,尽管没有展示大家熟知的苏州园林,但文化含义依然“很苏州”。10张长条展桌仿佛10艘小船,连接展桌的框架好似一道道门和窗,桌与桌之间又仿若苏州的小巷。吴文一开玩笑的说,听意大利的朋友说,几个月的展览期间可能会“发水”,我们特地制作了桌子作为主要展示手法,如果发水也不怕,那时就真如水面的小舟了。



玩笑归玩笑,吴文一还是带领北青·家居转了转,详细讲解了选择这些院落和人家故事的初衷。吴文一说,现在很多城市都变成了千城一面,原因就在于发展过程中忽略了这里的生活、人和故事,自然而然城市也就没有了味道。这次展览希望把在平江路上观察到的日常生活展示给世界,呈现出一个古城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并使它保持活力,使它能够薪火相传。



吴文一说,展览是没有头也没有尾的,参观者从哪里看起都可以,很多小物件都可以感受到苏州的味道。尽管本次展览主题是“园林之外”,但想表达的是,苏州除了园林以外,还有很多值得看的小街小巷小院子和生活在这里的苏州人。苏州人会生活、懂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孕育出“江南四大才子”,才会在未来有更多发明创造。


面对北青·家居“本地居民与游客关系”的问题,吴文一坦言,如今有很多新的苏州人在这里生活,因此选择了一些对苏州负责任的人、一些人家、一些院落故事,他们的创新和尝试就是在解决本地居民和游客之间可能发生的问题。吴文一说:“古城发展与全球化是建筑师乃至全社会都应该探讨的问题。在这个展览上,我们并没有给出最后的结果和所谓的答案,希望大家都能够有所思考。”



2

政府助力打造“苏州样本”


威尼斯当地时间25日上午,苏州市政府代表、姑苏区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建春(下图)在接受北青·家居专访时表示,本次展览就是苏州参与策划的,充分展示了平江路沿线的一些创业者,如何把苏州的传统工艺活化并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通过这些创业者和设计师的共同努力,希望平江路能走出一条新路,而不是如今古城改造中刻板、简单复制的模式,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朱建春说:“城市一定是给人居住的,而不是完全用来旅游的,城市里如果没有了人就成了遗迹,所以我们要让生活在城市的人感受到便利、舒适,把传统和时尚的元素结合起来,与历史和谐、与传统文化共存,在此基础上繁荣兴盛发展。”



苏州荣誉市民、前任威尼斯副市长劳拉(上图)代表威尼斯市政府向到访的中国代表团表示欢迎,她说:“我一直关注苏州老城保护与发展的实践,看到苏州带来的案例以及姑苏区政府在民生设计上的努力,我非常骄傲。”



的确,作为苏州在威尼斯亮相的主要推动者,政府的力量也是极为重要的,苏州古城改造和保护已经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苏州之路”。朱建春说,“苏州古城14.2平方公里内,如今主要以文化旅游为主,通过文旅结合的形式,走出古城保护、传承、创新的路”。他在致辞中还表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只是一个起点,姑苏区在文化新经济的过程中,还有很多课题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开放国际合作。



成长在苏州平江路的羽毛球世界冠军王适娴(上图),作为本次主宾城市的推广大使,也对北青·家居表达了她的态度。王适娴说,尽管是第一次来威尼斯,但感觉很亲切,这里的水和巷与苏州非常相近。她说,如今的平江路和当年相比,更有文化的感觉,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苏州的发展、关注古城传统文化。苏州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城市,也一直和时尚有连接,但同时又拥有很悠久的历史,这种现代和传统的融合恰恰是苏州独有的特色。



北青·家居还获悉,苏州政府方面正在策划启动“苏州国际设计周”项目,计划于今年11月底举办,目前已经邀请威尼斯作为主宾城市,该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苏州分会场连线威尼斯

3



作为开幕式的特邀嘉宾,国际慢食协会主席卡罗佩特里尼(上图右一)以及著名建筑师、米兰三年展博物馆馆长斯坦法诺·博埃里(上图左一)也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烈日下,到场建筑师们坐而论道(上图),“穿越中国-构建共同体”总策展人毕月(左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应鹏(左二)、主宾城市苏州版块策展人吴文一(左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利(左四)、美籍建筑师柯卫(左六)等参与其中。他们聊城市聊乡村,谈设计谈生活,兴致盎然。



中国城市馆“穿越中国”项目总监谢丹对合作伙伴和参展项目表示感谢,并与劳拉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MAT Office超级建筑、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初见书房、荷言旗袍、金谷里、过云楼、羿唐丝绸、苏南万科城市酵母等机构与人士颁发了2018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城市馆证书。


开幕当天,位于平江街道的“苏州一起一起·湿地小鹿青年旅舍”作为苏州分会场,现场与威尼斯进行双城直播连线,通过交流与讨论给予两地市民更多老城探索的灵感,碰撞出多元的城市创想计划。



和威尼斯的天气一样火热,苏州分会场也准备了丰富的主题活动,透过直播传到威尼斯当地居民面前。系列活动围绕着“穿越中国-构建共同体”所探讨的建设包容性社区的驱动力:鼓励艺术创作与艺术创新;因时而变、因人而变;尊重、包容多元化社会化群体而展开,从不同角度探讨“公共的潜能”。


一位苏州本地参展者表示,天南海北的年轻人带着各地的故事聚到一起,从下午到晚上,有干货分享,有小而美的展览。空间只是一个载体,更重要的是需要更多行动者,创造更多好的内容。



威尼斯当地时间25日晚上,主宾城市苏州还举办了“苏州之夜”招待晚宴,来自苏州的文创企业纷纷登台为外国友人展示了其开发的文创产品,也受到了专业人士的充分肯定和赞赏。



建筑双年展期间,威尼斯熙熙攘攘,原本在小巷里静静伫立的威尼斯建筑大学特隆宫,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观者。人来人往的参观、交流,让这个古老的空间焕发出生机,苏州的故事也在这里等待着全世界的人来品读。5月26日至10月19日,有关苏州的古城保护与更新实践,将在这里展现,下面就跟随北青·家居的步伐一起去看看这些鲜活而特别的人和事……


花间堂


来这里的旅客,可以自由漫步在廊道上、池水边。2014年,平江路支线巷子里多了这样一家主题酒店。具有百年历史的“潘宅”,在正宗工法的指导下,传统院落中的亭台阁榭全部得以修复,驻留在店里的客人还可以在其中近距离感受苏州传统文化的韵味。

初见书房


能够触摸到三百年前的砖瓦石木,也可以在这里看书、饮茶、喝咖啡,品味今古变迁的点点滴滴。初见书房起步于苏州古城,原本的平江府礼耕堂在传承中得到保护和利用,在已完成的2800平米空间内,历史建筑被赋予了更多当代文化的内涵。

有熊公寓


延续了老宅原有的精神和空间体验感,有熊公寓位于苏州老城区的核心区域,占地2500平方米,整个园子包括15个客房,超过一半的空间都作为公共空间。在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看来,不仅仅要从视觉语言上恢复老宅的风貌,更要解决古代建筑和现代生活模式所需空间的矛盾。主持建筑师青山周平说,要让人与人、人与自然都能产生交流的空间,这是对新的共享生活方式的探索。

金谷里


紧邻姑苏古河道,遥望狮子林,金谷里是平江路上最大的综合商业空间。将近8000平方米的空间,主题酒店、中西餐厅、茶室咖啡、酒吧画廊、服装定制、设计品商店、户内户外演出舞台,被容纳在这样一组老旧建筑里,各组建筑由院-廊相连,出入方便上下自如。

荷言旗袍


依河而居,外墙斑驳,这家命名为“荷言旗袍”的服装工作室,致力于中国古典旗袍研究并展示经典的收藏品,定制创新款式旗袍及礼服,266平方米的空间,集博物馆、体验馆、工坊为一体的多重功能,传播和推广中国服饰文化,并将旗袍这一传统的工艺品带入今天更多人的生活。

羿唐丝绸


在平江路一个接一个的店招中,羿唐丝绸是其中很特别的一个。经营着具有5000年历史的苏州最古老的手工艺品之一丝绸,且专注于丝绸围巾。古老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历史街区发展的可持续性,都在此显现。

睦邻大院


共用一个院子,共享一口水井,东大园5-2号是有12户人家共同居住的一个普通大院。2017年前,这个院子的居住环境并不理想。经过前后多次现场勘查、改造,不仅这里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邻里间的关系也更加和睦。有人说井如同城市中的眼睛,一切都被及时的反映在这里。

山塘街

菜市场


都说了解一座城市要从逛它的菜市场开始,相信位于姑苏区西北部的山塘街菜市场能够给我们一些答案。设计师卜冰以新民桥菜市场旧址为中心,过去该市场依托运河进行鱼肉运输,曾是古城内人气十足的湿货市场,于2016年迁入新址,规划区里有市场、精品酒店、餐厅、零售、户外快闪店等。

寒香会社


以爱为核心,容纳并关注姑苏区残疾人群体的寒香会社,由一所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房子改造而成,同时,这里也是江苏省的六个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之一。目前,寒香会社开设的培训课程主要有香娃娃制作、手工糖人、绘画、书法、评弹、编织等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手工艺项目。

过云楼


享有“江南第一家”之美誉,私家藏书楼“过云楼”如今成为了展示当代艺术的空间,如同百年来的顾家先人一样,“过云楼”仍然继续用这个地方从事艺术展览,学习交流,有时也做些收藏,只是关注的视野更接近今天的生活,往来的艺术家也是来自世界各地。

干将路

研究项目

这个研究项目是苏州版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缝合破碎的城市空间,激活商业活动,保护古城文化,恢复古城街道的人气……干将路的振兴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苏州本地的建筑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张应鹏告诉北青·家居,干将路研究项目其实是自己多年的情结,自己和如今的合伙人当年都跟随导师参与了干将路的拓宽改造项目,这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这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道路过宽、比例失调、难以进入等。

张应鹏说,作为一个生活在苏州的职业建筑师、文化工作者,干将路的缝合与复兴正是基于自己从10年前开始的研究和思考,也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包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再认识、价值的回望,展开的一个新课题。北青·家居注意到,展览现场许多参观者都在仔细观看这个研究项目的模型、介绍和展示。尽管如今还只是一个研究项目并没有落地,张应鹏表示,这是一个需要勇气去决策的项目,还需要契机。尽管难点重重,但随着苏州打造全新城市交通网络,运用三维手法组织交通,将自由的公共空间还给苏州市民,我乐观的相信会有一天成为现实。


与主宾城市苏州一同组成“穿越中国-构建共同体”展览的内容还有很多,请移步此处欣赏:


更正并致歉

在北青·家居这一条报道中,一处信息有误,我们深表歉意。特此更正:慢村浙江遂昌县茶园村的设计师是美籍建筑师柯卫。


至此,我们的威尼斯之行告一段落。

尽管观察与报道占据了太多时间,

但东方与西方遥相呼应的美妙韵律,

也足够将疲惫驱散到透明的街巷里。


在冈朵拉上摇曳是什么感觉呢?

是时候该去开个小差儿了。



文字 / 喜喜 见见

特约摄影 / 海青

 统筹 / 溜溜 跑跑

资料及部分图片 / “穿越中国”项目运营

东跑西颠walking_around
诚意出品

< END >




推荐关注:北青房产

微信ID:
beiqingfangchan
看遍小房子大house
居与住的那些事儿尽收眼底



家是最美的地方



分享可以

抄袭不行

若想转载

须联系小编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