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社会人士或业余球友平常打赢了,觉得自己的确是"中羽X级”了,输了就归于"今天手感不好"或"最近状况不好"。其实,这些都是挺误导自己的。当你超过一个水平并固定参加比赛或固定到不同的地方踢馆时,基本功比对手好但常输球的情况其实不少见,甚至可以说是很普遍的一个情况。但是根据水平的不同情况会有出入,一般较普遍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进入状况慢
很多业余的好手乃至高手都有这样的情形。觉得对手不如自己,所以起手就先打试探球,拉四个角,甚至有"我先热一下身"的想法。可是,你毕竟不是叶问。先一打一热身,再来个"我打十个"。上场就是胜负,见过很多都是明明水平高于对手,却开局就太慢进入状态而导致整场球打来没有气势,乃至於陷入苦战或一败涂地。
乱拳打死老师傅
很多基本功好,手法打法皆正规的球友都死在这一招之下。
尤其是那些自认是拉吊突击还是网前技术细腻,有自己打法风格的球友,死得最快。
因为野路子的回球杂乱无章,你所谓的战术球路完全就对不上。这种对手通常打野球出身,脚步基本靠紊乱,手法基本靠蛮干,却失误少并耐得住。但是就是这种人特別难打,因为野球路子就是让你跟平时打来不一样。
他们的球路就是让"基本功扎实"的人感觉整场球特乱,出球的速度和路线都特不正规,让你很容易就打不好,常见的特点就是高球不高但够平够快,杀球没角度但有力度。但就是高球不高却老是压着你,让你出手时间点跟平常不同,你打来难受。就是杀球没角度但有蛮力,跟你平常练习接的球都不一样,所以你不习惯,回球质量下降。
在你的水平达到一定水準前,这种野球出身的业余好手常常会克制所谓"基本功扎实"高出两三个等级的对手。因为打野球不像我们一般球队出身的球员,从小就是练"切放放挑切"这种轮回。他们从头到尾就是"打回去能够让你不舒服的球就是好球"。所以在业余中下级最常见到的状况就是后场主动切球,你觉得一般对手就是放网或回击后场,大不了就是抢勾对角。当你自认跟平时一样都防住这些后手时,野球高手一般最常用的都是用抽球回击。他抽对角经过你,你球拍没举起準备,你死。你準备不足,被迫挡网前,他肯定已经等着你,还是你死。如果你觉得你基本功比对手好,体力也没有跟不上却输球时,注意观察对手是否是这种球路偏奇偏野的打法。如果是,恭喜你,野路子就是你的克星。
心理状况不够硬
跟陌生对手过招乃至於参加大大小小比赛心里多少都有压力。我们没有要上纲上线到拿督那种高度。我们只是很简单的需要自我观察,你跟平常的你一不一样?一般来说都是会有差別的。譬如说,应该转守为攻的时候你会不会不自觉得又再过渡一个球?杀球你敢不敢还是对着边线杀而不是对着线内十公分杀?越是压力大你越是要敢杀边线。怕出界就不要打了。但很多人都会打比赛有手软的情况,该杀的吊,该吊却打高。网前敢硬搓的打比赛就不敢了。这种手软怕打硬仗的心理一来一去就让两边水平就倒个个了。
心理状况太够硬,一边打一边想:"我技术强过你,脚步好过你,反手比你稳,杀球比你快,吊球比你牛,人也比你帅….(中略五百字)….就连手里拍子也比你高档,可为啥打了一半比分却是9-19?"流汗,打球就打球,哪有时间想那么多。你自己不知道,我们在一旁看着你打球感觉就是两个字:"散漫"。你老是觉得自己应该赢,打球就不专注。不专注,就散漫。
打球要帅还要赢
如在高中球队有男女混合练,练球时其实很多人练的不是赢球的球,而是帅气的球。
譬如说,像杨扬或戴姿颖那种后场头顶软趴趴的慢速弧线吊球,是没有市场的。大家追求的,都是赵剑华李宗伟那种滑拍快速切吊和劈吊。但是打起比赛来,你练起来帅气的球不见得有用。你球速快,跟进也就要相对得快,你跟不上那叫找抽。
见过很多业余中算是不错的,明明已经体力下降又被动了,还是一昧的打平高球和劈吊,叫他被动时把高远球的弧度拉高一点,吊球放平放長一点,给自己多一点时间,他居然会说,那样太娘炮……
练习型球员
这类型的中高手乃至高高手,你给他练个定点,他切球用滑拍,高远球用弹击(既挥拍动作不做完,击球完成瞬间就回收的击球动作,看着特潇洒,李宗伟是爱用者之一),看起来厉害的不得了。你给他打个固定两点来回,步法击球也都无懈可击。但是一打比赛,立马就荒腔走板。这类人真的不少,而且在业余中个个都以高手自居。
可是就像射击一样。你奥运射击金牌打个固定不动的牌子,,这两个能一样吗?很多中阶业余高手一辈子就卡在这里,技术上上不去,心理上过不去。老是认为自己"打的"一手好球就该他赢球了,当年韩建说过一句名言:羽球不是打赢的,是跑赢的。这句话,大家要共勉之。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羽球打到有一定水準之后,加速似乎就成了中高手与高高手的分水岭。这其实完全就被媒体误导了。动不动就会看到提到林丹巅峰时期的变速突击是多么的高大上。很多业余高手乃至於教练不够专业的球员就被误导了:变速的必要元素来自於加速,所以我必须多加速。变速突击是个多么复杂的战术,需要的出球路线,脚步跟进与体能的要求我们就不说了,这个自己去科普(也可以问教练,但是诚实的教练往往会告诉你,以你的水平搞个加速突击还不如练个上网跟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人的盲点就是变速突击的精华在于加速,这个当然没错。你必须能够加速才能真正的有变速,但是最重要的不在于加速的能力,而在于跟进的判断与能力。如果你能打出限制球,你能做预判,那就事半功倍。而预判的前提是出球有压迫性与準确性。但是事实上,很多人打起"自认"的变速突击,都是自己先把自己累死 - 他把自己这边的速度加起来了,可是对手并未真正依照他的速度在打,也就是说他打的球只有速度增加了,对对手的压迫性却没有增加。还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咳咳,实在太多业余的中高手喜欢搞这个,所以还是又说回这个。说到底,为何大家都喜欢这个变速突击?
一个字:帅。
两个字:林丹。
很多字:林丹打起变速突击简直帅到没边了。
但是反过来想一下,为何变速突击这样牛又这样有效,却只有林丹…
好吧,还有当年的赵天王….
把这个战术发扬到极致呢。
这点大家要好好想想。尤其是十五六岁的球员。不是人人都能像林丹赵剑华的。
还有陶菲克,鲍春来(网前,控制进攻型),盖德,李宗伟(拉吊突击,控制进攻型),孙俊(拉吊控制,,李炫一(拉吊控制,全面型)等等等等很多很多打法。
变速突击要会,可是这绝对不是唯一的手段。对一般业余来说,这更也许是最华而不实的战术。有更多的战术与型态可能更适合你的技术与状态,这点心里要有数。有很多业余中的中高手往往就是不安逸於适合自己的打法而去屈就一些不适合自己,看来华丽却不实用的战术,这个问题很值得一般进阶中段到高段的业余朋友重视,你输球,不是因为你比较弱,而往往是你试图以己之短,击彼之长。下压,下压,还是下压。这绝对不行这绝对不行这绝对不行(这点很重要,所以要说三次)。只要是讲究路线的球类运动,就一定要合理的配球:棒球,网球,羽球也是一样。很多业余的配球都是七八分下压,甚至有机会就下压,没机会也硬是想要下压。这就缓解了对手的压力,你下压多,我就集中注意在前半场抢搓抢挡,被动的就是你了。压迫后场,控制底线这两个最最最简单的战术,也是最最最有效的战术,大家都知道,可是一到场上,很多人往往都是过多的选择下压。如果你常常被人抢搓抢挡搞得你很被动,记住,压制后场转移对手注意力后才是开始下压与吊网前的好时机。
以静制动,守中反功
换成21分制后,像阿迪那种纯防守拉吊的单打球员几乎是消失无踪了,魏仁芳那一代印尼拉吊的全面型球员打法这十年来也在进攻型的打法下一直处於劣势。
所以很多人都被误导了,认为羽球就是要像林丹李宗伟这样打的。事实上,对于业余来说,拉吊控制,。业余的得分,主要来自对手的失误,而非自己的进攻手段。业余的失分,主要来自自己的失误,而非对手的压迫。那么,我们应该专注於减少自己的失误,完善自己的球路与场上的覆盖率,而不只是专注於进攻与下压手段。
如果你使用华丽的技巧,快速的跑动创造了一个完美的下压得分,损失的却是一大截体力,那么,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你打了半局好球却体力不支。
业余好手要记住:创造进攻机会不见得一定要使用加速,抢网,或抽挡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方式。,是很有效的。